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材料检测
微生物限度检测

微生物限度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8 09:47:56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微生物限度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微生物限度检测: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

微生物限度检测是药品、食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等产品生产与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核心目的是定量检测产品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并定性控制特定病原微生物(如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沙门菌等),确保产品符合卫生学标准,保障用户使用安全。

一、核心检测项目与标准依据

  1. 需氧菌总数测定: 反映产品受需氧性细菌污染的总程度。
  2.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 反映产品受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的总程度。
  3. 控制菌检查: 根据产品特性及给药途径,选择性检测特定致病菌或指示菌。常见项目包括:
    •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 大肠埃希菌
    • 沙门菌
    • 铜绿假单胞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梭菌
    • 白色念珠菌(特定产品)
 

主要依据标准: 各国药典(如《中国药典》通则1105、1107)、国家/行业标准(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4789 系列)及产品注册标准等是检测的核心法规依据。

二、核心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需经过验证,确保其适用于待检产品:

  1. 平皿法(倾注法或涂布法):
    • 原理: 将规定量的供试液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倾注法)或均匀涂布于已凝固的琼脂平板表面(涂布法),培养后计数菌落。
    • 适用性: 适用于非抑菌性或低抑菌性的固体或液体样品。是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测的常用方法。
  2. 薄膜过滤法:
    • 原理: 将规定量的供试液通过孔径不大于0.45μm的微孔滤膜,微生物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正面贴于适宜的琼脂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并计数。
    • 适用性: 适用于水溶性供试液及具有抑菌性的供试品(需用冲洗液充分冲洗滤膜以去除抑菌成分)。是控制菌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也常用于需氧菌总数检查。
  3. MPN法(最可能数法):
    • 原理: 将供试液按一定梯度稀释并接种于多个液体培养基管中,根据出现生长的管数,查表估算样品中特定微生物的最可能数量级。
    • 适用性: 适用于含菌量较低的样品或某些控制菌(如大肠菌群)的检查。
 

三、标准操作流程 (SOP)

  1. 环境与人员准备:
    • 在环境洁净度符合要求的微生物实验室(如B级背景下的A级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进行操作。
    •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戴洁净工作服及手套。
  2. 培养基与试剂准备:
    • 根据标准要求配制或使用商品化脱水培养基/即用型培养基。关键培养基包括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特定控制菌选择性培养基等。
    •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使用前必须进行无菌性检查(培养后应无菌生长)和促生长试验(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3. 供试液制备:
    • 根据样品性状(固体、液体、半固体、非水溶性等),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溶解、稀释或乳化,制备成均匀的供试液。常用稀释剂为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均质时间通常为2-5分钟。
  4. 方法适用性试验:
    • 目的: 确认所采用的检测方法能有效检出供试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供试品本身或其残留物不影响检测结果(即验证方法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 内容: 通常包括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验证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验证控制菌在设定的方法下能正常生长)。
    • 频率: 新产品首次检测前、检测方法变更时、样品组分或生产工艺有重大变更时,必须进行。定期(如每年)进行确认。
  5. 样品检测:
    • 需氧菌总数: 取规定量的供试液,按已验证的方法(平皿法或薄膜过滤法)操作,接种于TSA平板,在30-35℃培养不少于3天(通常3-5天)。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取规定量的供试液,按已验证的方法操作,接种于SDA平板,在20-25℃培养不少于5天(通常5-7天)。
    • 控制菌检查: 取规定量的供试液及相应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按已验证的方法(通常为薄膜过滤法或直接接种法)操作,在选择性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增菌培养,然后转种至选择性琼脂培养基进行分离和确认试验。
  6. 培养与观察:
    • 将接种好的平板或培养基置于规定温度下培养规定时间。
    • 观察并记录结果:
      • 计数测定: 选择菌落数在30-300cfu之间的平板(如有菌蔓延生长,选择菌落数在可计数范围内的平板),计数所有菌落(必要时借助放大镜)。计算每单位样品中的菌落数(cfu/g, cfu/ml, cfu/10cm²等)。
      • 控制菌检查: 观察增菌培养基是否浑浊或产气,观察选择性平板上是否有疑似菌落生长,然后进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确认试验。
  7. 结果报告:
    • 计数结果: 报告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检测值(如 <1 cfu/g, 20 cfu/g, >300 cfu/g)。若稀释级均无菌落生长,报告<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如最低检测限为1:10,则报告<10 cfu/g)。
    • 控制菌结果: 报告在规定的试验量中是否检出目标控制菌(如“检出大肠埃希菌”或“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 报告应清晰注明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方法、检测依据、结果、日期及操作人员签名。
 

四、关键质量控制点

  1. 环境监测: 定期监控实验室环境(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等)以确保符合要求。
  2. 培养基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3. 方法验证: 确保所选方法对特定样品有效。
  4. 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 每次试验必须包含,以证明试验体系有效。
  5. 人员培训与考核: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和无菌意识。
  6. 标准菌株管理: 建立规范的传代、保存和使用记录。
  7. 仪器设备验证与校准: 如培养箱、灭菌器、生物安全柜、天平等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需定期校准。
  8. 数据完整性与记录: 详细、真实、及时地记录所有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计算过程。
 

五、结果分析与判定

将检测结果与产品标准(药典标准、国标、行标、注册标准等)规定的限度进行比较:

  • 计数项目: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需低于标准规定的最大允许量(如:需氧菌总数不得过1000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cfu/g)。
  • 控制菌项目: 在规定的试验量中不得检出标准指定的控制菌(如:10g或10ml供试品中不得检出沙门菌)。
  • 任何一项超出规定限度,即判为不合格。需分析原因(如生产过程污染、检测过程失误),并按规定启动偏差调查和产品处理流程。
 

六、意义与应用

微生物限度检测是产品放行和保证用户安全的重要关卡。其结果直接反映:

  1. 原料质量: 判断原料是否符合微生物控制要求。
  2. 生产过程控制: 评估生产工艺(如消毒、灭菌)、人员操作、环境控制的有效性。
  3. 产品稳定性: 在稳定性考察中监测微生物指标变化。
  4. 终产品质量: 确保最终产品符合法规要求和预期用途的安全标准,防止因微生物污染导致的腐败变质、功效降低甚至引发感染风险。
 

总结:

微生物限度检测是一项严谨、规范、技术性强的质量检测工作。它要求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标准方法、理解方法原理、具备扎实的无菌操作技能,并始终贯彻质量控制理念。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程序、严格的质控措施以及对结果的准确分析和判定,微生物限度检测为保障广大消费者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构筑了至关重要的防线。持续改进检测方法、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加强人员能力建设,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有效服务于产品质量保障的永恒主题。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检测热点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最新检测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